首页 | 本学科首页   官方微博 | 高级检索  
文章检索
  按 检索   检索词:      
出版年份:   被引次数:   他引次数: 提示:输入*表示无穷大
  收费全文   5篇
  免费   1篇
临床医学   2篇
外科学   2篇
综合类   2篇
  2022年   1篇
  2021年   1篇
  2020年   2篇
  2015年   2篇
排序方式: 共有6条查询结果,搜索用时 15 毫秒
1
1.
定量CT骨密度测量诊断中国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   总被引:3,自引:2,他引:1  
目的 评价定量CT(QCT)骨密度测量在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。方法 收集我院同时接受腰椎DXA、髋关节DXA和腰椎QCT检查、年龄>60岁的男性受检者314例。比较DXA和QCT对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差异。结果 DXA(腰椎正位、髋关节)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(35/314,11.15%)低于腰椎QCT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(141/314,44.90%;χ2=88.70,P<0.05)。结论 腰椎QCT BMD测量对中国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2.
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(OSAHS)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睡眠呼吸障碍,无创正压通气(NPPV)是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,但治疗依从性差影响了该疗法的临床应用与推广。 目的 探究OSAHS患者对NPPV治疗的接受情况及影响因素。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三亚中心医院(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)睡眠医学科且符合NPPV治疗指征的OSAHS患者(年龄≥18岁)为研究对象。根据NPPV滴定接受与否将患者分为接受滴定组和拒绝滴定组,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;根据NPPV治疗接受与否将患者分为接受治疗组与拒绝治疗组,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对NPPV压力滴定接受、NPPV治疗接受的影响因素。 结果 共纳入402例符合条件的OSAHS患者。327例患者拒绝NPPV治疗,其中245例(74.9%)在确诊后未进行压力滴定就直接拒绝NPPV治疗,拒绝最常见的原因是对疾病及其风险认知不足,认为无治疗必要性;82例(25.1%)在进行压力滴定后拒绝NPPV治疗,拒绝最常见的原因是认为长期NPPV治疗不方便。仅75例(75/402,18.7%)接受了NPPV治疗。接受滴定组和拒绝滴定组人口学资料、临床资料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,人口学资料、临床资料不影响患者对压力滴定的接受情况(P>0.05)。单因素分析显示,与拒绝治疗组相比,接受治疗组中年人(45~59岁)占比高(49.3% vs 33.3%)、老年人(年龄≥60岁)占比低(12.0% vs 32.1%)、伴夜间憋醒比例高(38.7% vs 26.3%)、重度OSAHS患者占比高(64.0% vs 47.4%)、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(SPO2)及最低SPO2均更低、SPO2低于90%的时间(T90)更长(P<0.05)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,年龄、T90是患者NPPV治疗接受情况的影响因素(P<0.05)。控制其他因素后发现,年龄〔OR=0.39,95%CI(0.16,0.93),P<0.05〕、T90〔OR=1.14,95%CI(1.01,1.29),P<0.05〕仍是患者NPPV治疗接受情况的影响因素。 结论 OSAHS患者的NPPV治疗接受情况不佳,年龄、T90是其影响因素。未来在诊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,尤其是超过60岁患者的教育及认知行为干预,以提高NPPV接受情况。同时应注重全流程管理,增强NPPV治疗依从性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3.
目的 探讨女性颈椎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的差异及相关性。方法 对46名女性志愿者于同一天行颈椎及腰椎定量CT(QCT)扫描,记录各椎体骨密度数据。分别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颈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差异及相关性;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椎体骨密度均数,采用LSD法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。结果 颈椎平均骨密度为(281.81±76.13)mg/cm3,腰椎为(147.49±39.65)mg/cm3,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t=19.462,P<0.001)。颈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相关性高(r=0.86,P<0.001)。结论 女性颈椎平均骨密度高于腰椎,并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相关性高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4.
目的探讨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的血脂、血细胞计数比值与骨密度、骨质疏松的关系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,均于术前行定量CT(QCT)腰椎骨密度(BMD)测量,同时间段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(TC)、甘油三酯(TG)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-C)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以及全血中血小板(P)、中性粒细胞(N)、淋巴细胞(L)、单核细胞(M)计数值,计算P/L、N/L、M/L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指标与BMD的相关性,多重线性回归分析BMD的影响因素,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。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(63.00±7.00)岁,骨质疏松发生率为41.0%。年龄(rs=-0.427,P 0.001)、TC (rs=-0.196,P=0.040)和HDL-C (rs=-0.280,P=0.003)与BMD呈负相关;年龄(β=-0.010,P0.001)、HDL-C(β=-0.088,P=0.034)与lg BMD之间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。骨质疏松组年龄(t=-4.326、P0.001)、HDL-C(U=1816.500、P=0.031)高于非骨质疏松组,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;年龄(β=0.164,P0.001)与骨质疏松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。结论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,年龄和HDL-C是QCT腰椎BMD的主要影响因素,但是只有年龄与骨质疏松与否存在关联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5.
背景 睡眠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,既往研究提示欺凌可能是睡眠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,但目前初中生校园欺凌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较少。目的 探讨初中生睡眠质量与校园欺凌经历的相关性。方法 2020-03-18至04-18选取三亚市公立学校在读的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。参与本次调研的9所公立学校分布在三亚市三个主要常住人口聚集区:天涯区5所、吉阳区3所、崖州区1所。以电子问卷方式调查三亚市初中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(PSQI)量表评分、失眠严重指数(ISI)量表评分、临床失眠诊断、既往被欺凌经历及其造成的困扰或伤害程度等信息,根据有无被欺凌经历分为有欺凌组和无欺凌组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被欺凌经历与睡眠状况之间的关联。结果 发放问卷3 050份,共回收2 727份问卷,最终合格问卷2 167份,有效应答率为79.5%。初中生报告有被欺凌经历者125例(有欺凌组),无被欺凌经历者2 042例(无欺凌组)。两组年龄、性别、年级、焦虑、抑郁情况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其中男同学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女同学,初二、初三学生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初一学生,有焦虑、抑郁者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无焦虑、抑郁者(P<0.05)。两组PSQI量表总分、睡眠质量差比例、主观睡眠质量、入睡时间、睡眠时长、睡眠紊乱累加问题、使用睡眠药物、日间功能障碍、ISI量表总分、失眠症状比例、医生诊断失眠比例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自评因校园欺凌造成的困扰或伤害的程度与PSQI量表总分(rs=0.166,P<0.001)、ISI量表总分(rs=0.151,P<0.001)呈正相关。调整年龄、性别、BMI、年级、民族、是否独生子女、是否住校、父亲文化程度、母亲文化程度、学习成绩后,被欺凌经历与睡眠质量差(OR=3.54,P<0.001)及主观睡眠质量(OR=3.47,P<0.001)、入睡时间(OR=2.28,P<0.001)、睡眠时长(OR=1.88,P<0.001)、睡眠紊乱累加问题(OR=2.93,P<0.001)、使用睡眠药物(OR=10.49,P<0.001)、日间功能障碍(OR=4.31,P<0.001)、失眠症状(OR=4.95,P<0.001)及医生诊断失眠(OR=2.76,P<0.001)均相关。在模型1中协变量的基础上,增加焦虑、抑郁作为协变量后,被欺凌经历与睡眠质量差(OR=2.45,P=0.001)及主观睡眠质量(OR=2.71,P<0.001)、入睡时间(OR=1.92,P=0.002)、睡眠时长(OR=1.59,P=0.025)、睡眠紊乱累加问题(OR=2.27,P<0.001)、使用睡眠药物(OR=4.75,P=0.039)、日间功能障碍(OR=3.19,P<0.001)、失眠症状(OR=3.18,P<0.001)均相关。结论 被欺凌经历可能是初中生睡眠质量差和失眠的危险因素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6.
【摘要】 目的: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(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,ACDR)术后颈椎小关节退变的危险因素,评价其对颈椎节段运动和临床疗效的影响。方法: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~2008年1月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ACDR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0例,其中男性43例,女性27例;术后随访时间129±14(105~165)个月;年龄55.7±8.4(37~76)岁。术前、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颈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和颈椎整体活动度;术前、末次随访时通过CT影像根据颈椎小关节定量评分系统评估颈椎小关节退变程度。术前及末次随访同时进行日本骨科协会(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,JOA)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(neck disability index,NDI)评估患者临床症状,在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标准评价分级和颈痛的视觉模拟评分(visual analogue scale,VAS)。结果:术前小关节无或轻度退变患者41例,中度退变患者28例,重度退变患者1例;末次随访时,小关节轻度退变患者16例,中度患者退变35例,重度关节退变患者19例。通过斯皮尔曼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发现小关节退变与性别、年龄有相关性。高龄、男性是小关节退变增加的危险因素,手术节段与小关节退变程度无相关性。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(9.7°±4.5° vs 8.7°±5.4°,P>0.05),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(46.5°±15.2° vs 46.1°±13.0°,P>0.05)。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小关节退变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(1.5±0.8分 vs 2.6±1.2分,P<0.05);术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(13.5±1.9分 vs 16.5±1.4分,P<0.05);术前与末次随访时NDI存在统计学差异(0.27±0.08 vs 0.16±0.10,P<0.05)。末次随访时Odom分级为优秀的有35例患者,为良好的有29例,为尚可的有6例,没有分级为差的患者,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3.47±1.55分。ACDR术后末次随访小关节退变程度与手术节段活动度呈负相关(r=-0.392,P=0.001),与整体活动度也呈负相关(r=-0.388,P=0.001),与JOA评分、NDI、Odom分级、VAS评分无显著性相关(P>0.05)。结论:高龄和男性是ACDR术后小关节退变的危险因素,小关节的退变程度与患者术后的颈椎活动度存在负相关,小关节退变程度与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无关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1
设为首页 | 免责声明 | 关于勤云 | 加入收藏

Copyright©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  京ICP备09084417号